目前,制造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农业数字化正在稳步推进。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应用和拓展,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发展效率。
近日,国务院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题,开展了第三次专题学习。会议指出,中国具有大规模市场、大量数据资源、应用场景丰富等多重优势,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广阔,协调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协调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目前,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创新能力的快速提高,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世界第一梯队。5G技术全面领先,高性能计算保持优势。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50.2万亿元,占GDP的41.5%,总量居世界第二。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GDP的41.5%,居世界第二位。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行业龙头企业正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以物联网和大数据为例,这些技术的应用将实现智能制造和智能物流,提高生产效率和供应链管理效果。同时,数字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产品设计、营销和客户服务,提供更个性化、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提高到58.6%和77.0%,同比提高3.3个和2.3个百分点。目前,制造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农业数字化正在稳步推进。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应用和拓展,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发展效率。
同时,数据安全形势复杂严峻,推动数字经济安全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创共享。安全与发展并不相反。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的安全问题,但不发展、发展缓慢会导致更大的不安全。要始终把发展放在首位,通过发展解决安全问题,而不是把两者的关系抽象化、简化化化、对立化。要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态度,提高常态化监管水平,特别是加强监管的可预测性,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以人工智能为例,2023年是生成人工智能爆发年,今年5月发布生成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国家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促进创新与法律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成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对生成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性、审慎性和分类监督。
还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数字经济的统筹和综合发展。在数字经济轨道上,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共同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缩小城乡、东西部数字基础设施差距,充分发挥数字基础设施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高速宽带网络和数据中心,促进跨区域数据流和共享,促进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建设包容性便捷的数字社会,促进包容性数字公共服务,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战略行动,规范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发展,促进数字社会治理的准确性,深入实施数字农村发展行动。要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在提高生产力和价值链飞跃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